“感谢你们成立的‘女子义务调解队’”,让我和隔壁老张家解除误会,邻里关系和好如初。”近日,看到村委会工作人员,瓦窑镇老营社区村民老田笑着说道。这是瓦窑镇纪委在专项监督“清廉村居”建设工作中发现的一个问题,移交村会后矛盾纠纷顺利调解,也是镇纪委用监督推动工作落实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推进“清廉隆阳”建设,镇纪委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紧盯村(社区)“两委”这个关键,做好监督文章,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聚焦德治,着力“固成果”。镇纪委重点查看德治建设情况。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限酒会等均纳入监督范围。以村规民约助推形成村民德治文明新风尚。通过村(社区)组建由党员、致富带头人、民间文艺爱好者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邀请本村致富带头人、孝老爱老代表等开展主题宣讲,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活动,征集家训家规并上墙,引领和美家庭建设之风,全镇领导干部共制定家规家训451条。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深入开展“道德讲堂”志愿宣讲服务活动,已宣讲服务活动36场,凝聚起蓬勃向善的道德力量。
聚焦法制,着力“提质效”。镇纪委重点查看村(社区)法制建设情况。各社区组建了“女子义务调解队”。以“司法所+社区+村民”女性代表为主体,以“普通话+方言”相结合,生动宣传讲述法律条文,促进平安法治建设。“女子义务调解队”成立以来化解矛盾纠纷3起。聘请司法所、派出所负责人担任社区法治村长,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学习培训活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已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学习培训活动5场次。
聚焦自治,着力“夯基础”。镇纪委重点查看村民自治情况。推选产生村(社区)协商议事会,出台协商内容、协商议事会议协商主体、协商议事室工作规则、协商议事工作流程等4项制度,为村(社区)、村民达成有效集体行动奠定制度基础。针对搬迁点的环境脏乱差、乱堆乱放等现象和集镇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依托村规民约和“四议两公开”,搬迁点、集镇“改不改、怎么改、改后效果怎么样”全部由村民说了算,村民通过议事会协商形成整治共识和实施程序,并予以落实。与老营中学、老营中心小学、老营幼儿园共同组建“老营义警”,与宾馆、餐饮副食店共同组建“老营管家协会”,引导鼓励村民自己开“处方”、共决策、破难题。在村民小组长或党小组长等家中设立组务管理工作站、自治队伍联系点等“老营驿站”,使之成为村民议事、谈事的特色平台。通过“老营管家协会”、“老营驿站”等联系点,村民共协商解决问题5个,充分发挥了村民的自治水平。
聚焦智治,着力“促提升”。针对老营社区堵点难点,督促相关部门将社区现有森林资源监测系统、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雪亮工程”高清摄像头等进行系统整合,一并接入大数据中心,提高辖区监控覆盖面。新增搬迁点小区监控摄像头20个、主要干道高清摄像头10个、“治安盲区”监控摄像头20个,新增企业排污口监控摄像头6个、排泄废气处监控摄像头6个,并将高清摄像头与大数据中心对接,通过增设监控点位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和漏洞。同时,开发“老营e治理”微信小程序,开通随手拍、微心愿、微党建、微实事、微平安、微服务、微论坛和微公开等功能,村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及时反映问题、说事、议事、评事,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下一步,镇纪委将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对‘清廉村居’建设工作大抓狠抓,常抓长抓,时时鞭策、处处用力、事事践行,形成村居德治、法治、自治、智治深度融合的瓦窑实践。”该镇纪委书记表示。 (黄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