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工作动态>>媒体聚焦>>正文

云纪时评:决不允许将公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

  • 发布时间:2025-07-29 10:13:22
  • 来源:云南法制报纪检监察周刊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长期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进行经商营利活动,大肆攫取巨额经济利益,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贪婪腐化,将公权力当作攫取私利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毫无敬畏之心,与商人老板沆瀣一气,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融资借款、公司经营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将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大肆收钱敛财,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职务提拔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贪欲膨胀,‘靠教育吃教育’,将教育资源当作谋私敛财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民办高校设置、建设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这是纪检监察机关对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领导干部的通报中出现的词语。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无论是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还是行贿受贿、买官卖官,都充斥着商品交换的影子。“将公权力当作攫取私利的工具”,“将公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便利”,“将教育资源当作谋私敛财的工具”,这些行为的本质搞的就是商品交换原则的那一套,将公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毫无敬畏之心,贪欲膨胀、贪婪腐化,利用职务便利,大搞权钱交易,行的都是腐败之事,干的都是大肆收钱敛财之实。

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生态等多方面的土壤条件。从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看,官本位、家长制、升官发财、封妻荫子等封建文化糟粕依旧作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还有市场,商品交换原则向党内渗透,讲关系不讲规则、遇事找“门路”等不良风气根深蒂固。在权力运行中,一些地方和单位权力配置不科学,“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自由裁量空间大。用权不规范,明面上符合程序规定,暗地里却钻空子、打擦边球,另搞一套“潜规则”。加之,跟进监督不得力,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还未完全破解。虽然制度体系在逐步完善,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盲区、空白点,有的新兴领域制度建设较为滞后,难以适应发展需要;有的制度预防性和规范性功能不足,或“牛栏关猫”,或执行不力,对腐败行为难以及时防范,使那些毫无敬畏之心,贪欲膨胀、贪婪腐化的人搞权钱交易有了空子可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坚决防止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有力打击各种政治骗子,严格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到党内。权钱交易,是典型的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到党内,运用到公权力的行使中,以公权攫取私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生活中搞等价交换无可厚非,但政治生活中决不允许搞商品交换原则那一套,搞了就丢掉了党员本色、违反了党纪党规。在公权力行使的过程中,更不允许搞商品交换原则那一套,搞了就会使权力异化,权钱交易,腐化堕落,就会成为必然。

如果让商品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不仅会严重污染政治生态,而且极容易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过去一度时期,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互通有无”的交易之风泛起,权力与权力、权力与金钱、人情与原则,形形色色的“交换”不时出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但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因素尚未根除,个别领导干部党性原则淡化,宗旨观念淡薄,拿党性原则作交易等问题树倒根存。有的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码头文化,组织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严重污染和破坏政治生态,造成了党内关系庸俗化,干群关系利益化。凭借职权便利,利用职位优势,把权力商品化,致使政商关系不清、官商勾结、利益输送、深度捆绑等问题仍有表现,对政商交往造成严重扭曲,在扭曲的政商关系中实现权钱交易,形成腐败链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道,“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但也可以被其占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如果将权力当作商品,以权谋私,既是将权力作为商品出卖,也是将良心和名誉作为商品出卖。商品交换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属性,讲求的是一般社会劳动之间的等价交换。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或经济组织,不是“私人俱乐部”,党内同志关系也不是市场关系。这些都决定了党的政治生活中所要坚持的党性原则,同商品交换那一套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如果让商品交换原则侵蚀党内生活,必然滋生腐败,严重腐蚀党的肌体,严重损害人民利益。正因为看到商品交换原则容易侵蚀党内生活,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才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腐败是危害党的健康肌体、损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对执政基础的破坏力最大、杀伤力也最大。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往往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极易在党内形成利益集团,产生政治隐患,严重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就是没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没有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没有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超额利益回报,想方设法、处心积虑进行“围猎”,通过种种精心编织的手段,绞尽脑汁拉下了水。

“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当官发财两条道。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明白,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不是个人谋取利益的资本,决不允许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将公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始终做到做人不逾矩、办事不妄为、用权不违规,时刻保持警醒警觉,防止掉进腐败陷阱不能自拔。(纪轩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