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工作动态>>清风文苑>>正文

廉吏故事 | 朱嶟:学粹品端 克尽厥职

  • 发布时间:2025-09-16 15:47:29
  • 来源:云南法制报纪检监察周刊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虎门销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清代还有一位名叫朱嶟的云南籍官员,是当时较早对东南沿海一带鸦片泛滥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的官员之一。他早早认清鸦片泛滥的危害,成为旗帜鲜明主张禁烟的第一人,并疾呼:“中华若不尽早根除鸦片之祸,国人危矣;国人既危,中华更危矣!”朱嶟所上的奏折比林则徐的禁烟奏折还早了两年。

朱嶟(公元1791—1862),字仰山,号致堂,云南通海人。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进士,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官至内阁大学士,谥号“文端”。

禁烟先驱

朱嶟为官的年代,是清朝统治衰落时期。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加之统治者的昏庸愚昧,让人民陷入苦难之中。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朱嶟在考察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之后,就深深体察到鸦片之毒害已由沿海蔓延到了京师。他紧急上书道光皇帝痛陈鸦片之害,为其成为禁烟运动的先驱奠定了基础。然而当时,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主张弛禁,实际上就是取消禁烟,得到广东大吏和一部分士绅的支持。朱嶟上书《申严例禁以彰国法而除民害折》,严厉驳斥弛禁论,力倡严禁鸦片。他说:“鸦片流毒,妨财害小,残民害大。民者国之本,财者民所出;民贫尚可变富,民弱不可救药。”他大力主张全面禁烟,不能“独禁员弁士兵而许民间贩卖吸食”,反对“宽内地罂粟之禁作”。“鸦片弛禁,军队则进不能战,退不能守。”“父不能诫其子,兄不能保其弟,主不能制其仆。”朱嶟等人力言弛禁有伤政体,请申明厉禁,立论高尚,说理透彻,道光皇帝终于打消“变通办理”的念头,朝野上下没有人再敢公开提出弛禁主张。

兴利除弊

朱嶟不仅是禁烟运动的先驱,还是一位注重实际、关心民瘼的官员,他一生清廉,恪尽职守,兴利除弊,公正严明。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畿辅地区受灾,广东副贡生潘仕成捐资赈灾后被赐举人功名。此后有人想效仿此法,通过捐资获取功名。朱嶟上疏反对,认为这会导致“生富人徼幸,阻寒士进修”(助长富人侥幸心理,阻碍寒门学子进修之路),请求皇帝下令各地督抚,灾荒捐输的奖赏不得授引前例滥赏功名,维护了选官公正。当时有官员奏请各地上交赋税统一缴纳银两,朱嶟说此举“无益于民,有损于国。”认为各地差异较大,应该因地制宜,允许大家缴纳粮食等实物赋税和缴纳铜钱,完全拘泥于以白银缴纳赋税则容易导致劳民伤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动荡。

不徇私情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黄河泛滥,皇帝任命朱嶟为工部尚书钦理治理黄河御史,朱嶟认真履职,兴修水利,功劳卓著。

朱嶟在咸丰时期被委以重任,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朱嶟为人谦卑,以诚待人,曾提携一位同乡官至两江总督。他多次告诫同乡要“忠于职守,效忠国家”。然而,该同乡后来有负重任,未能保一方平安,给朝廷带来巨大灾难。他多次恳求朱嶟向皇帝求情,但朱嶟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徇私情,断然拒绝。为此,朱嶟背负巨大舆论压力,甚至一病不起。

朱嶟一生为官勤勉、政声卓著,历经四朝,被誉为“四朝重臣”“国之栋梁”。他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病逝,上谕曰:“朱嶟由翰林晋陛乡贰,历仕四朝,屡掌文衡,学粹品端,老成持重,特沛殊恩予谥文端,以示崇重老成之至意。”

朝廷对他有“学粹品端”“克尽厥职”等评语,并在皇陵之地专门辟出一块地予以厚葬,还在其家乡云南通海立“皇清敕封忠信朱文端公嶟故里碑”以示纪念,其亡母被加封“一品诰命夫人”。(高海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