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叔,您对村里的纠纷调解还满意吗?村干部处理矛盾时公不公平、及不及时?”
近日,勐统镇纪委在长山村走访时,向村民了解基层治理情况。今年以来,镇纪委立足监督主责,将纪律检查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创新构建“监督+治理”双轮驱动模式,推动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型,通过常态化监督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社会稳定性,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镇纪委以“14334”工作法为框架,采取实地督导、数据追踪、群众座谈等方式,全面压实监督职责。例如,成立基层治理专项监督工作组,嵌入镇综治中心“1+3+N”治理矩阵,压实领导干部“双包双报”责任,对走访摸排流于形式等问题及时整改;推动监督力量下沉网格,联合144个网格员开展“既查矛盾纠纷,又查干部作风”的排查行动,整改网格员履职问题2起;在窗口服务中开展“体验式”监督,确保群众诉求高效处理,满意度达100%。同时,创新“三色预警+纪检督办”机制,对红色预警纠纷实行纪委挂牌督办,约谈责任领导3人次,推动31件重点矛盾化解责任到人。监督中还注重公平公正,例如在月联席会议上增设“廉政风险提示”环节,针对婚姻家庭纠纷排查中可能存在的优亲厚友行为提前预警,确保矛盾处置透明公正。
“现在村干部办事更规范了,矛盾调解快,也没人敢走后门,我们生活更踏实了。”长山村的一位村民在镇纪委组织的“星空夜话”活动中感慨道。通过纪检监察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镇纪委推动“三级调解”与“廉洁调解”深度融合,监督村规民约执行,纠正土地纠纷程序不规范问题3起;对包案挂村领导履职全程跟踪,发放《调解满意度调查表》50份,满意率达98%。聚焦治理难点,镇纪委还联合消防、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清单式”监督,推动42项安全隐患整改率达90%;严查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背后的干部问题,开展警示教育2次,酒后警情下降40%;通过“五润工程”资金专项审计,确保关爱行动惠及苗族村寨28名留守老人。一系列硬举措带来显著成效:刑事案件、信访总量、诉讼案件分别下降25%、13.97%;“民转刑”案件、重大事故零发生;监督整改率、矛盾调解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勐统镇纪委书记表示,下一步将常态化开展基层治理监督检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力的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持续深化“监督的再监督”职能,以“14334”工作法为蓝本,探索建立“廉情观测点”“监督直通车”等机制,为打造昌宁基层治理示范高地注入更强“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