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民生实事,一定要真心实意听听群众的想法,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怨,多与群众商量着办,千万不能拍着脑袋瓜做决定。”“每办一件民生事情我都要身子沉下去,面对面听取群众的诉求,将群众的‘诉求清单’转化为自己的履职清单,力争把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让人民群众真正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推进利民惠民政策落实落地的过程中,我们村委会一直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管、大家议、大家办,阳光透明,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各项工作推进都很顺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这是几位基层干部在谈到解决民生问题时的深切感受,也是他们多年工作在基层一线的体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根本方法指南。与群众商量办事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基本的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要掌握好与群众商量办事的科学方法,坚持为群众办事和与群众商量办事相统一。
“商量”一词,一指交换意见,二指商讨,三指购买、问价,也就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相互协商、讨论、达成共识的行为。早在三国时期的《易·兑》中第一次出现——“商,商量裁制之谓也。”商量,直到今天都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老一辈革命家在决策的过程中,就十分注重商量。毛泽东同志说:“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周恩来同志讲:“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由此可见,商量对正确决策的极端重要性。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从某种意义上讲,商量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是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群众的事多同群众商量着办,坚持为群众办事和与群众商量办事相统一,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就是坚持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商量是统一思想、听取民意的过程。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坚持群众的事多同群众商量着办,就是要听群众的心里话、真心话,认真听取民意,尊重群众的意愿,掌握群众的呼声,统一思想认识,推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使我们为民办事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商量同样是汇集民智、凝聚力量的过程。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坚持群众的事多同群众商量,就要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效于民,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汲取群众的智慧,解决好“怎么办”的问题,以有效的方式方法和工作举措推动工作落实。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无数事实证明,做任何工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不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是很难做好的。所以,群众的事多同群众商量着办,在商量中要善于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让人民群众来检验我们工作的成效,努力把工作做得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最重要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能不能坚持群众的事多同群众商量着办,反映的是干部对群众的态度,也检验着干部的工作作风。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长期存在,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脱离群众的危险”带来的危害,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更加自觉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也是作风建设中的顽瘴痼疾。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专门作出了禁止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规定,明确提出,不准有下列行为: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落实政策措施和任务部署搞“一刀切”、机械执行,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加重群众负担;搞强迫命令,干涉农民依法自主安排的生产经营项目,强迫农民购买指定的生产资料、按照指定的渠道销售农产品或者接受有偿服务;对待村民态度恶劣,故意刁难村民,阻碍、干扰村民依法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或者对涉及村民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问题按照政策或者有关规定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规定这些不准的行为,既是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硬约束,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硬要求。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害死人!也是人民群众最反对、最痛恨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坚决防范和认真纠正,坚持好群众的事多同群众商量着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公仆对人民负责,天经地义。这种关系不能颠倒。任何党员、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没有当官做老爷的权力。做到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气,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要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在坚持群众的事多同群众商量着办的过程中,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全心全意地把群众的事情办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纪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