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工作动态>>媒体聚焦>>正文

云纪时评:“心无百姓莫为官”

  • 发布时间:2025-10-21 10:16:16
  • 来源:云南法制报纪检监察周刊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劳出山林。”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而是具体的事实,要落实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的实际行动上。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对待民生问题,要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抓细,努力办实每件民生小事。

从《中国纪检监察报》“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地积极解决民生问题,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但也从中可以看出有的地方还有不少民生小事没有解决好:有城市居住小区地库违建楼梯、停车混乱、公共收益未公开;有污水处理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与施工图纸不符;有不动产权证办理时间长、效率低;有企业改制破产后,职工没拿到安置费;有多名老人因被遗漏而未能及时享受高龄津贴;有集体土地违规转租、租金低,年底未分红,相关账目也未公示;有企业反映政务服务过程中存在“吃拿卡要”;有独居老人看病难、部分老年人存在吃饭难问题;有部分商务楼宇、产业园区“转供电”主体在代收电费时存在价格不一、标准不明的现象;有农业保险的投保面积、理赔费用等内容未向村民公开公示,存在虚假理赔等问题……这些事情看似虽小,却影响着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影响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绝非小事。

何谓民生?民生就是人民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的基本发展机会、能力提升和权益保障。讲具体点,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事项,例如衣、食、住、行、就业、家庭、社团、公司等。南宋吴自牧《梦粱录·鲞铺》中讲,“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解决民生问题,说直白一点,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百姓的衣食住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惦念在心。“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把“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专门作为一章进行论述,再次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办好。”现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人民群众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现在全党正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我们要深刻领悟做好民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理解“民生为大”的基本道理。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考察时深情地讲道:“我在陕北工作了7年,当年看到老乡生活很辛苦,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这次来延安,看到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陕北老乡们修梯田、种庄稼,面朝黄土背朝天,抡起老锄头干活,广种薄收,十分辛苦,如今山坡上退耕还林还种上了苹果,老乡们有工作、有稳定收入,孩子们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医保,生活越来越好。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心无百姓莫为官”,就是要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做工作,就要心中装着人民群众,想尽一切办法让老百姓过好更加美好的生活。“心中装着人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未必能够到位,一时一事做到容易事事处处做到就难。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抱怨声中有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永远在路上,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来了。抱怨是一种“不满意”的情绪表达。要善于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抱怨声中体察民情、倾听民意,掌握民生诉求,找到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老百姓怨气比较大的问题,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就要下大力气去解决,做到尽力而为。有的民生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一时半会可能解决不了,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量力而行。

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这种情,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的是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无百姓莫为官”,就是要对人民群众有真挚感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解决民生问题,基层责任重大,基层干部责任重大。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活力。对老百姓来说,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影响他们的幸福生活。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小事”,则要靠广大基层干部去“尽力而为”,真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民生稳,则人心安,江山固。每一名干部都要用心用情去认真做好民生工作,须知“心无百姓莫为官”。(纪轩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