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不正,对配偶失管失教,纵容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家风败坏,一味满足儿子高消费,收受老板巨额贿赂”;“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帮助家人承揽工程,从中捞取好处”;“将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职务提拔等方面谋利,家属子女非法收受巨额财物”;“不仅自己底线失守,还指使家属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从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腐败案件中,因对家人放纵、失管失教而走上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不在少数,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不是小问题,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家风败坏迟早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强调,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重要原因”、“重要内容”,既是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根源的深层次剖析,又是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关于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多次提出重要要求。然而,还是有些领导干部不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把家风建设不当成一回事,对家属子女失管失教,导致家风不正、家风败坏,因此发生全家腐、全家覆的悲剧,教训十分深刻。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这不是“特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规律。“家”和“冢”这两个字,它们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庭。领导干部的家风出问题,导致家风不正、家风败坏,病根子就是没有处理好“大家”和“小家”的关系,把“小家”看得比“大家”重,颠倒了公私关系,本应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却变成了权为家所用,利为家所谋。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这是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写的一篇文章《训俭示康》里的话,用以告诫儿女崇尚节俭,老实做人。同时,也告诫官员,做官不能欲望太多,更不能贪慕富贵。古往今来,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有几个不是因为这一点走上腐败之路的?即便是自己不贪慕富贵、清正廉洁,想做个清官好官,如果家人贪慕富贵,也容易使不少官员落入“亲情陷阱”,从而蒙蔽心灵,对家人失管失教,导致不讲官德,不畏纪法,一步一步迈向腐败之路。仔细想想,司马光写出这样的话,绝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官员腐败的轨迹中得出的结论。目的就是要让官员深知,被亲情蒙蔽心灵,落入“亲情陷阱”往往是官员致命的软肋,提醒官员要保持清醒头脑,严格约束家属,不因亲情丧失原则,更不能因亲情越雷池一步。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庭”。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理、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家,而天下定矣。”古时,那些子孙多贤达、功业多卓著的名门,无不与其良好家风的传承息息相关。北宋杨家兴隆三代,将帅满门,人人忠肝义胆、战功卓著。究其缘由,不由让人感叹“杨家儿孙,无论将宦,必以精血肝胆报国”之家风的力量。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所要求的。周恩来同志就讲过领导干部要过好亲情关的问题,强调不要造出一批少爷,不然对后代不好交代。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毛泽东同志曾立下“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三原则”;周恩来同志制定了“十条家规”,并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回溯党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躬身垂范、律己治家,为涵养优良家风家教树立了榜样。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以红色家风为“传家宝”,熔铸成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否则,群众是要戳脊梁骨的!”好的家庭离不开好的家风家教。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不仅关乎一个家庭,更关系到党风、政风、民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对家属子女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约束不仅是党的纪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而且也是党员干部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大量腐败案例表明,很多人什么关都能过,生死关也能过,但亲情关过不去,最后栽在了这个问题上。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家里那点事,要多操点心,多听听各方面反映,有了问题要敢抓敢管,再难也要硬起头皮来管,一要管住,二要管好。”
如何管住、怎么管好,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答题,需要认真思考,拿出实际行动来抓好落实。在思想上要真正重视起来,充分认识到加强家风建设,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历来痛恨特权思想,从来都看不起那些自私自利,心中没有老百姓的官员。如果领导干部不注重家风建设,不严格要求家属子女,任其为所欲为,甚至利用手中权力或者职务影响力为“家里人”谋取私利,轻则群众要戳脊梁骨,重则败坏党风政风。这哪是小事?一名因腐败而查处的领导干部在忏悔书中写道,过去我总认为平时工作太忙,顾不了家,觉得对家属子女内疚,有一种补偿心理。他们利用我的权力和职务影响力到处捞取好处,我对他们干的违纪违法事情睁只眼闭只眼,时常听到当地群众戳我脊梁骨,自己根本就没有当回事。现在落到这个下场才猛然醒悟,给党抹了黑,对家庭不负责,可悲呀!
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着力点,坚持严查、严教、严治,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用身边案、身边事教育警醒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自律和他律、信任和监督、职权和特权、原则和感情的关系,引领全社会共建廉洁家庭,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这名领导干部迟来的醒悟,告诫党员干部“对家里那点事”,一要管住二要管好,绝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关键是要“上点心”,拿出具体行动,真正去管,时常盯着,真正管住。须知,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纪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