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辛亥元老李根源在所撰《重刊宙载序》中,对《宙载》的作者张合作出评价,称其“性耆学,手不释卷,善书画,权贵造请,辄却之。居乡不谈公府事,时欲清查夷田,人心汹汹,乃为书五千言达之当事,事遂寝。卒,祀乡贤。”
张合(公元1506—1553),字懋观,号贲所,云南永昌(今保山市隆阳区)府人,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进士,官至湖广副使。
金齿三张 家学渊源
张合父子三人皆为明代云南保山著名人物,史称“金齿三张”。其父张志淳被称为“南纪之英哲”,是明代云南学人唯一入选《四库全书》者。其兄张含少年时代就大显诗才,有“一代诗豪”“海内诗翁”“云南首席诗翁”之称。
张合九岁能赋诗,十六领云贵乡解第一,二十六岁考中进士,历官三曹,三藩,终楚臬副。生平好著述,有《稻荠漫笔》《八话编》《宦游杂抄》《贲所日记》等,可惜皆亡于清初,唯有《宙载》流传下来。他提倡“诗本于心”,反对虚伪文风,呼应其做人准则。
不涉政事 为民谏言
“居乡不谈公府事”。张合严守公私界限,卸职在家期间绝迹公门,坚持不干预地方政事。亲友试图通过他打探官场消息或谋取便利,均被严词拒绝,仅以乡贤身份教化百姓。此操守在当时“以贿为能”的官场环境中尤为难得,成为清流典范。
嘉靖年间,云南巡抚推行“清查夷田”政策,实为借机侵夺百姓土地,导致“群情汹涌,社会动荡”。张合虽已闲居云南,仍挺身而出,冒风险上书。他不顾自身无职无权,撰写五千言长信直陈弊政,揭露政策将引发社会危机。因他熟知边情且德高望重,朝廷采纳建议,叫停清查。官府改弦更张后,迅速安定。此举彰显了张合权力之外仍以民命为念的担当,和超越官职局限的责任感。
秉公选才 刚直招忌
张合历任吏部稽勋司、考功司要职,主管官员考核升迁,有权势、地位高的人登门拜访并邀请他,他总是拒绝。在明代吏治腐败的背景下,他铨选公正,严拒私弊,坚持“以品学为绳”的原则,选拔官员时以“品质好坏和真才实学”为标准,抵制人情请托与利益输送。
张合任湖广副使期间,严查贪腐、拒绝妥协,因秉公执法触怒权贵,招致同僚及地方豪强嫉恨。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被借“考察”之名罢官,后以疾辞归,未满五十岁而终。他因品行高洁受民众敬重,逝世后被奉为“乡贤”,入祀地方祠庙。
张合罢官的结局折射出明代官场浊流对清官的挤压,而“夷田风波”中的孤忠之举与乡贤殊荣,则是百姓对其清廉刚直最朴实的铭记。(高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