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工作动态>>基层风采>>正文

昌宁:一线“把脉开良方” 精准“画像”助力靶向施治

  • 发布时间:2023-01-12 17:01:06
  • 来源:保山市纪委市监委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你们村在党纪学习教育上深入不够,在作风革命效能建设中主动性不足,遇到困难和问题解决办法不多。”近日,昌宁县大田坝镇集中力量,组建工作组对辖区内各个村(社区)和镇直各单位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发现问题进行现场反馈,“辣味十足”地指出存在问题。

近年来,昌宁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开展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作为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的重要抓手,深入一线“望闻问切”,梳理监督单位政治生态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为监督单位精准“画像”。

“我们及时梳理汇总日常监督、信访举报、线索处置、审查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将其作为开展分析研判的重要依据。”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分析研判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根据被调研单位的性质特点、职能职责、群众基础等情况量身定制方案,围绕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短板弱项、下步工作安排等,内容上突出“缺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在各级各部门开展好自检自查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到监督单位开展分析研判。

精准“画像”才能靶向施治。在具体工作中,该县纪委监委坚持部门联动、内外结合,与成员单位建立联动机制,把党内分析与群众评价、廉情监督员评议有机结合,做到综合研判、精准“画像”。采取“测、谈、查、析、督”等方式方法,重点观察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查找问题症结,全方位、多角度对被监督单位政治生态进行全面“体检”,常态化、近距离、可视化的精准“把脉”。

同时,根据研判情况对监督单位班子结构和工作实绩进行分析,点“痛穴”、指问题、开“药方”,形成“科学决策、精细治理”的工作局面。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当场提醒,对重点工作、薄弱环节和群众反映较大的“急难愁盼怨”重点关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综合研判、深入剖析,针对性提出工作建议,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认清差距、找准症结、理清思路、整改提升。

深入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最终目标是要抓好成果运用。该县要求被监督单位将开展分析研判作为净化政治生态的常规动作,组建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力量、明确时间扎实推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蹲点跟踪问效监督机制,逐一拉清单、建台账,实行整改销号抓落实,并及时回访,了解整改进度,提升监督的力度和深度,增强监督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步,我们将持续加强对被研判单位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整改不力、整改不到位的严肃追责问责,坚决防止分析研判与业务工作‘两张皮’,切实推动各级党组织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政治生态持续优化。”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苏娴 倪慧芳 赵晓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