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新内涵。”这是昌宁县大田坝镇新寨村积极推行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新模式,旨在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群众广泛参与,从细微之处着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当好乡村治理“店小二”,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与乡村治理同频共振、互促共赢的新路子。
“只有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把村‘两委’班子团结起来,把全村人民群众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巨大潜能激发出来,乡村治理才能活起来。”这是新寨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对抓党建促乡村治理的理解和概述。近年来,该村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村“两委”换届为抓手,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选出政治素养好、实干能力强、心中有担当、肩上有责任的优秀本土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着力实施“党建+”,全面构建“党建+群团建设”“党建+乡村振兴”“党建+志愿服务”“党建+乡村治理”等一系列工作体系,以“支部共建、资源共享、乡村共治”的区域化党建模式,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该村以三治融合为抓手,共享乡村治理成果。坚持自治为要,激发乡村治理活力,不断规范权力运行,发挥好群众“唱主角”作用,积极创新乡村“微治理”模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引导村民知村事、议村事、评村事,实现村党总支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与民共治”的新转型。做好党务、政务、财务、服务等事项公开,村民主动参与乡村管理和监督,认真完善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真正成为维护乡村公序良俗、促进村民自治的行为准则,巧用民主协商,充分听取民意,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坚持法治为本,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结合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提档升级,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送法进村入户”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通过法治宣传栏、警示教育片、文艺活动等平台和载体,广泛宣传宪法、民法典、森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中,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乡村治理建设成果。充分发挥辖区“五老人员”、农村“总料理”和女子调解队(调解小组)骨干人熟、事熟、村情熟的优势,大力推行“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四步法”,对村内矛盾纠纷积极上门调解、说服引导,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坚持德治为魂,树立乡村治理新风。通过“以评立德、以德树人”的形式,深入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以德治村”中的表率作用,引导村民守望相助、崇尚美德,使群众自觉成为“讲文明、树新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重德育扬正气,开设道德讲堂、传统文化礼仪培训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村民做道德的传播者和美德的践行者,开展孝老爱亲活动,关爱孤寡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全村营造出孝老爱亲、帮弱扶困的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抓党建就是抓治理、抓安全、抓稳定,党建就是生产力。党建做实、做细、做强了就是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大力推行‘一核三治’模式和‘三个工作法’,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触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实现富民强村、社会和谐、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持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大田坝镇新寨村党总支书记介绍道,近年来,新寨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云南省第四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第九届云南省文明村镇”。(马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