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工作动态>>基层风采>>正文

施甸:联动监督到田间 护航种业创新发展

  • 发布时间:2025-10-21 10:18:02
  • 来源:云南法制报纪检监察周刊
  •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作为国家杂交稻夏繁基地,施甸县在深耕杂交水稻种子亲本繁育领域每年提供全国80%以上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亲本种子,成为保障“中国饭碗”的关键一环。施甸县纪委监委将种业振兴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围绕基地建设、技术创新、项目引进等环节开展“室组地”联动监督,助力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种业发展新格局。

在科技创新层面,该县纪委监委紧盯科研合作与技术突破,推动与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共建“云南两系杂交水稻种业创新(施甸)中心”“李小林(施甸)专家工作站”,带动县乡技术团队开展研究。

目前,基地已实现育种周期缩短50%、异花授粉率控制在0.01%以下、发芽率稳定在93%以上的技术突破,不育系品种选育效率提升30%,并创下亩产743.8公斤的世界纪录。同时,通过50米玉米隔离带与200米矮秆作物隔离带的立体屏障体系,有效保障种源纯度。

该县纪委监委将监督探头延伸至田间地头,聚焦播种、移栽、除杂等关键环节开展精准监督,通过“理论+实践”“课堂+下田”模式,组织农科专家24小时驻田指导,推广田间档案簿等数字化管理工具,培养“水稻医生”式新型职业农民。

在核心区,该县遴选21户种植示范户开展精细化田间管理,实现稻田稳产增收,制种大户反馈“技术员常到田里教技术,收成明显提高”。

15年来,该县持续完善“科研院所+公司+基地+大户”产业模式,吸引31家企业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品种选育和亲本繁殖,玉米制种产业同步蓬勃发展,10余家企业进驻开展上万亩玉米制种。

该县纪委监委通过谈话了解、台账核查、现场督查等方式,推动解决土地、道路、水利、服务等环节的梗阻问题,保障产业全链条顺畅运行。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将种业发展纳入政治监督重点,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施甸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盯品种改良、科技渗透、利益联结等环节开展全链条监督,推动形成“特色产业引领、粮食安全兜底、就业增收同步”的良性循环,在种业振兴中贡献纪检监察力量。汪波 李月聪

关闭